政府信息公开
索 引 号:352-366/2022-03-09/21646主题分类:农业、林业、水利发布机构:县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2022-03-09文  号:有 效 期:  有效
名  称:2022年永清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
2022年永清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
发布机构: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22-03-09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市农业农村局、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全面做好2022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部署,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教兴农、品牌强农,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突出抓好标准化生产、农产品风险防控、可追溯体系建设、农安县巩固提升、县域监管能力建设和冬奥农产品安全保障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四个农业”,提升全程治理能力,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线,保障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增强公众农产品消费信心,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目标任务
(一)制定市级以上农业地方标准不低于3项,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4%,“两品一标”农产品增加2个以上
(二)全面落实农产品追溯“六挂钩”机制,全域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落实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完成省级农产品追溯及网格化监管示范县项目,打造5个网格化监管示范乡镇,建设农产品检测室并开展检测,以生产经营型规模主体为依托,建设追溯标杆企业5家,配备农产品检测室并开展检测,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出具合格证。全县依托省平台建设电子追溯点在2021年基上不少于30家,总数不低于130家以上。
(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按照上年度常住人口基数,以1.7批次/千人比率测算和核定本地定量检测任务,定性检测不少于654批次,乡镇快速检测不少于7200批次。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深入开展“治控促”三年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链条式风险,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四)完成国家农安市考核验收,按照“着力打造一县一品,一县一策”的总要求,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格局和监管模式,创成廊坊模式。验收通过后,要在辖区主要进出通道设立显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标识,持续做好巩固提升。
(五)加强供奥备选基地、暑供产品和供京产品监管,要切实加强投入品使用监管,屠宰行业还要重点加强活畜购进源头管控。要做到批批检测,确保供应农产品绝对安全。
三、重点工作
(一)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为重点,提升安全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
1.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一是组织地方标准制修订以优良新品种和绿色高效技术推广应用等为重点,拓宽标准领域,延伸产业链条,组织制修订市级以上农业农村地方标准3项以上。梳理宣贯省市级地方标准,为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加强标准应用推广。加大标准宣贯力度,强化标准的转化、推广和应用,以粮油、果蔬、畜禽、水产品为重点,制定2022年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方案,结合现有标准和地方实际,指导生产单位制定配套的生产技术规程,推动各类示范基地(场、区、园)实施标准化生产,年底前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4%。三是强化宣贯培训。组织农业标准化培训班,强化农兽药残留限量等强制性标准的宣传培训,督促生产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引导小农户强化标准意识,推动标准进村入户、落地生根。(12月底前完成,责任股室:种植业特色产业股、畜牧业股、水产股、质监股)
2.加大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力度。一是开展试点建设。打造市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发挥“标准化+”效应,着力推动标准、质量、品牌、信誉“四位一体”联动提升。二是打造样板单位。围绕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高端精品打造,依托体系专家、创新驿站等技术力量,打造典型示范样板,探索“生产有标准、操作有规程、质量有保证、包装有标识、产品可追溯、营销有品牌”的发展模式。(12月底前完成,责任股室:质监股、种植业特色产业股、畜牧业股、水产股)
3.稳步推进“两品一标”认证。一是分解目标任务。严格申报审核和认证程序,坚持统一区域环评、专家集中审查,严格工作时限,提高按期续展率。认证产品总数增加2个以上。二是强化质量监管。加强证后监管,及时开展年检,加强用标培训,落实退出机制。对2022年拟申报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重要赛会备选基地进行环境监测评价,防控质量风险。三是注重宣传推介。组织企业参加绿博会、有机博览会、农交会地标专展以及绿色食品宣传月等活动,紧抓市场培育,强化产品推介,营造“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发展”的社会氛围。四是加强地标保护。挖掘资源,积极培育,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遴选优秀地标农产品参加国家地标馆线上线下宣传展示,扩大我县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加大地理标志保护工程监督管理力度,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求,打造精品工程,确保建设成效。(12月底前完成,责任股室:质监股、科教与信息化股、耕地质量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
(二)以监测预警和专项整治为依托,提升区域性系统性风险防控能力
1.强化农产品监测。一是开展全覆盖监测。充分发挥监测“雷达”作用,全品种、增参数、多时段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定量监测达到1.7批次/千人,“三前环节”抽样量达到85%以上,小农户抽样比例不低于10%,确保监测品种和范围全覆盖。加强风险预警,梳理发布风险点,提出种养环节质量安全防控措施,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链条式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二是突出监测重点。围绕“治控促”三年行动中24个重点品种,结合各地生产消费实际情况,以近年来监测出问题较多的韭菜、豇豆、芹菜、禽蛋、猪肉、鲤鱼等品种为重点,开展专项监测。推广常规农兽药残留速测,重点对韭菜中毒死蜱和腐霉利、芹菜中克百威和氧乐果、鸡蛋中氟苯尼考和喹诺酮类、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及氯霉素开展精准速测。加大对规模企业、重点保供企业、合格证开具主体、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监测频次,对检出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主体实施重点监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提高监督抽查比例。四是开展重点时段监测。加强重大节日、重要牢固树立“发现问题是能力,查处问题是成绩”理念,坚持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有机结合,对高风险产品和区域加大监督抽查频次。争取加大资金投入比例,增加监督抽检数量,监督抽查问题发现率达到1.4%以上。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五是加强协调配合。配合完成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例行监测、专项监测、监督抽查、第三方检测机构抽检等各类监测工作,国家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12月底前完成,责任股室:质监股、种植业特色产业股、畜牧业股、兽医股、水产股、水产站、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农产品质量综合检测中心)
2.深入开展“治控促”三年行动。健全完善以“风险隐患排查处置、违法违规案件查处”为核心的三年行动整治机制,加快解决禁用药物使用、非法添加、常规药物残留超标等问题。一是规范农兽药生产经营行为。生产环节严查农兽药隐性添加行为,创建5家标准化农药经营门店,探索推行农药“实名制购买、处方制销售”经营管理制度,落实兽用处方药管理和兽药二维码追溯制度。二是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管控。种植产品以韭菜、芹菜、豇豆等品种为重点,做好生产管理和用药指导,集成推广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绿色清洁生产等技术;畜禽产品围绕生猪、肉牛、肉羊、蛋鸡等品种,严厉查处养殖户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兽药行为。指导生产者优化种养方式,降低动植物病害发生率,强化生产档案管理,确保农产品生产过程可追溯,推进农兽药使用减量增效,全面落实安全间隔期休药期制度。三是强化飞行检查和暗查暗访。对韭菜(芹菜、豇豆)主产区、牛羊(蛋鸡)集中养殖区加大拉网式排查、飞行检查和暗查暗访力度,相关业务主管科室全年至少开展四次飞行检查或暗查暗访,对排查出的问题建立台帐,逐项落实整改措施,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对较大问题开展“回头看”,防止出现反弹;对“老大难”问题不搞地方保护,主动排雷,综合治理。四是健全长效机制。建立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机制,明确排查方式、排查要求、处置要求,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不负责任、不敢担当、推诿扯皮等现象的发生;制定农产品安全执法办案动行机制,明确不合格样品后续处置程序,畅通检验检测、案件查处横向纵向信息沟通渠道,解决监管执法“两张皮、两不管”、案件查处不力、不到位、数量不够等问题;完善举报奖励办法和奖金支出办法,设立举报电话,受理群众举报,收集问题线索,逐一进行核查,提高举报奖励额度,营造良好社会共治五是健全执法机制。完善检打联动、行刑衔接、联合惩戒机制,严格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后续处理,及时销毁问题产品,依法处理相关企业和责任人,查办使用禁限用药物和常规药物残留超标案件不少于2个,未按要求向司法机关移送的在食品安全考核中实行减分处理,做到依法查处率100%。六是压实监管责任。三年行动由部委负责调度指导,省级协调推进,市县抓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要做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工作;各主管股室站要组织做好相关整治工作,加强投入品管控、生产过程指导、风险隐患排查、飞行检查和暗查暗访;农业综合执法队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查处。(12月底前完成,责任股室:种植业特色产业股、畜牧业股、兽医股、水产股、质监股、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深刻汲取“瘦肉精肉羊”事件和“漂白山药”等舆情的教训,举一反三,坚持以防为主,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树立全员应急管理理念。是开展应急演练。结合本地区应急处置实战案例,组织开展农产品安全应急推演或应急演练,强化应急管理队伍的系统性思维和实战化能力。二是强化应急条件保障。要在人员、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建立专兼结合、主辅搭配的应急管理队伍,监管、检测、执法、宣传等部门保持协调联动,依靠配合业务部门开展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置工作。三是推进应急协作机制建设。完善区域协调、部门协作的应急协作机制,做好相关区域及市场监管、公安等单位协作配合,调动各方力量,信息共享、互通有无、良性互动,提升应急处置合力。四是抓好重要时间节点应急工作。强化“两会”、暑期、重大节日等重要时段产品抽检、集中排查和监管执法,严防严管严控各类风险隐患,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发生。五是强化舆情信息监测和处置。高度关注“直播带货”“社区买菜”“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可能引发的舆情风险,更新舆情监测手段,强化机器学习、语义识别、AI自动分析在舆情发现中的应用和舆情传播链条的监测与分析,变被动舆情监测为主动舆情收集。六是完善舆情处置机制。建立突发舆情预判、引导、处置联动机制,使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能够协调运作,横向建立与市场监管、网信办及相关舆情团队的联动处置机制,纵向省市农业农村部门畅通舆情联动处置渠道。(12月底前完成,责任股室:办公室、政策法规股、科教与信息化股、种植业特色产业股、畜牧业股、兽医股、水产股、质监股、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农产品质量综合检测中心)
(三)以全程追溯为目标,协同推进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1.抓好追溯“六挂钩”机制的落实。重点解决各类认定认证追溯挂钩审核横向纵向衔接不畅、对参展农产品追溯挂钩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杜绝因把关不严造成“先认定认证,后整改”的情况发生。一要严格落实追溯“六挂钩”机制。局各相关股站要严格组织程序、推荐程序、审核程序,凡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要求的,一律取消财政支持项目、评优评先等资格。二要补齐追溯挂钩工作短板。局各相关股室组织展会要认真做好参展产品追溯挂钩把关工作,农业农村部主办的展会,参展产品必须纳入国家、省、市平台实现电子追溯管理并加贴电子合格证,同时对参展人员进行追溯挂钩培训,防止再次发生类似茶博会通报情况。三要严格追溯挂钩推荐程序。要对申报主体追溯管理情况严格审核把关,申报省市级以上各类认证认定,申报单位追溯挂钩情况须由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提出核查意见后方可上报省厅,达不到要求的一票否决,不予申报。在追溯“六挂钩”机制落实过程中,对发现执行不到位、弄虚作假等情况将予以通报。(12月底前完成,责任股室:发展规划股、农经股、产业办、科教与信息股、种植业特色产业股、畜牧业股、兽医股、水产股、质监股、耕地质量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
2.全域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一是开展整县域推进示范。以蔬菜、水果、鲜禽蛋、水产品为主要示范品种,完成省农产品追溯及网格化监管示范县项目,建设电子追溯点不少于100个、打造追溯标杆企业不少于10个、不少于500个农户出具合格证、全部规模主体录入平台管理,建立农户管理档案,探索准出准入有效衔接模式,贯通全链条追溯体系。二是打造合格证推进典型。以购销型企业、农业园区、合作社为实施主体,以韭菜、芹菜、鸡蛋、梨、苹果等准出准入试点品种为主,兼顾其他蔬菜、水果、鲜禽蛋、水产品品种,以带动农户出具合格证为主攻方向,打造合格证推进示范单位,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质量管控,每个典型带动出证农户不少于50户,实现上市产品批批自检,总结提炼出合格证有效推进典型。三是推广典型与模式。应根据农产品不同种类和组织化水平,合理选择和推行“检测合格”出证、“经销企业与生产主体带动”等模式,破解小农户出具合格证难题,扩大合格证推广范围。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至少要抓出一个典型、探索一种有效推进模式,提高生产主体应用率,实现开具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年底前,依托省市平台实现开具电子合格证主体达到130家以上,规模主体合格证出具比例达到100%,小农户合格证出具比例达到20%。(12月底前完成,责任股室:种植业特色产业股、畜牧业股、水产股、质监股)
3.落实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要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共同抓好《关于强化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管理完善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机制的意见》的落实,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形成工作合力。一是依法履行部门监管职责。健全告知、企业承诺、信用管理等制度,督促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经营主体落实生产记录、检验检测、质量追溯、进货查验和召回处置等制度,严格实施全程监管,确保无缝衔接、不留死角。二是抓好试点品种的全链条追溯。选择风险高、产销量大的韭菜、芹菜、鸡蛋等3种食用农产品,按照“上溯一级、下追一级”的思路,把住产地和市场两个关键环节,实现3种食用农产品上市交易过程中产品信息全程可追溯。三是加强执法合作。建立监管信息共享制度,定期和不定期交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相关信息。及时通报获知的食用农产品安全信息,加强行政执法协调与协作。四是加强督导检查。会同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落实准出准入机制督导检查活动,进一步压实农产品生产者、市场销售者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实现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可追溯。五是完善区域协作机制。会同京津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区域协作机制,推动产地农产品追溯信息大规模进入销售环节。六是加强宣传引导。进村入企大力宣传合格证明文件的开具使用和查验留存的相关要求,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的教育培训,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监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12月底前完成,责任股室:种植业特色产业股、畜牧业股、兽医股、水产股、质监股、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4.实施“阳光农安”行动。提升省级监管追溯平台应用,实施“阳光农安”行动,解决“抽样记录靠手填、巡查检查靠眼瞅”等问题。是做好基础数据的录入。在生产主体方面,新增主体按照平台注册要求全面填报信息,已建档主体及时补充完善相关信息,按照“补一删一”的方式清理僵尸用户;在网格化建设方面,村级网格员全部录入省级平台,务求准确、全面。二是强化线上线下协同监管。利用监管移动终端开展巡查检查,重点检查使用禁限用农兽药、投入品使用不规范、不落实安全间隔期休药期规定、生产档案不完善等问题,并将检查结果实时上传省平台,录入平台的主体全年检查不少于2次、问题发现率不低于1%。发现问题及时开展线下核查,限期整改到位,消除安全隐患,提升综合监管效能。三是推进抽样检测信息上传。依托平台开展农安监测,利用移动终端开展监测抽样,全面精准记录抽样信息,及时上传检测结果,提高风险预警及时性,提升监测工作信息化水平。四是做好平台分级培训。采取“线上+线下”分级培训的方式,抓好监管人员和企业管理员培训,强化现场操作指导,协助操作人员解决平台应用中的问题,提升平台整体应用水平。平台管理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人员如有调整,做好交接过渡,防止出现应用断档。五是依托平台强化考核。将抽样检测、电子追溯主体、合格证开具、巡查检查、网格化体系建设数据纳入食品安全考核内容,制定科学评价标准,提高平台实际应用率。要强化对平台的督促指导,将平台应用融入到日常监管工作中,以考核促进平台应用。(12月底前完成,责任股室:种植业特色产业股、畜牧业股、兽医股、水产股、质监股、动物卫生监督所、植植保植检站、农经股、畜牧站、水产、耕地质量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种植业技术推广站,政策法规股、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农产品质量综合检测中心、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
(四)以农安县巩固提升为引领,提升县域监管能力。
1.国家农安市完成考核验收。扎实推进国家农安市创建工作,强化政府保障体系、监管体系、质量追溯体系、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全部完成国家农安县创建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并通过考核验收。(12月底前完成,责任股室:质监股)
2.全面巩固农安县创建成效。一是落实属地责任。与各乡镇园区政府建立定期联络机制,提高主体责任意识,进一步落实属地责任,完善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为核心的全程监管制度,扩大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实施范围,提升检测能力和监管水平。二是结合工作重点统筹推进创建工作。抓住推进“四个农业”的有利时机,紧密结合园区建设和农安工作重点项目实施,制定农安县工作与各项农安重点工作相统一的工作方案,分乡镇园区施策提高农安县巩固提升成果。三是全面推广农安县工作经验。大力宣传典型工作经验,放大典型引领效应,结合本县实际引进先进工作经验和模式创造性地开展农安县工作,打造“一乡镇园区一模式”并纳入绩效考核。(12月底前完成,责任股室:质监股,各乡镇园区人民政府)
(五)夯实农安工作基础,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治理能力
1.健全监测体系。一是巩固提升监测体系。要增加投入,持续提升县检测中心检测能力水平,加强检测中心的培训和指导,形成上下贯通、职能明确、运行高效、参数齐全、支撑有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二是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稳定性。检测中心,除利用第三方检测等形式外,要尽快完善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运行机制,确保监测工作任务不减、效率不降、能力不退。(12月底前完成,责任股室:农产品质量综合检测中心、质监股)
2.推进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按照《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提升全程治理能力。一是明确工作目标。按照“提升县一级、强化乡一级、健全村一级”的思路,建设完善三级网格,所有网格明确监管员和协管员,做到“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从根本上解决监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二是抓好网格化监管信息公示。三级网格都要建立网格化管理图并上墙公示,明确组织机构、下一级网格分布、主管领导、网格员(协管员)、工作职责、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推进生产主体信息公示,网格化监管示范县电子追溯点要全部落实到位。三是落实监管制度。落实乡镇日常巡查、产品速测、信息报送、宣传培训、考核奖惩制度和村级协管员职责,保障网格化管理体系常态化运转,切实提高基层监管效能。四是强化巡查指导。乡镇网格员对辖区内生产主体每季度至少巡查1次,村级协管员每月进行巡查,设施蔬菜、蛋鸡、肉牛、肉羊等高风险品种要增加巡查频次,农业农村局进行抽查,建立巡查检查台账并签字。五是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分层次打造示范乡镇,整体推进网格化监管示范县项目、至少打造5个网格化监管示范乡镇,以点带面提升全县网格化监管整体水平。六是强化条件保障。积极推动县、乡政府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有关要求,采取多种方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服务经费,解决网格监管员、协管员工作经费和劳动报酬。(12月底前完成,责任股室:质监股)
3.抓好农安宣传工作。一是强化媒体宣传。依托主流媒体持续报道各地在农安县巩固提升、网格化监管、标准化生产、全程可追溯、合格证制度推行等方面工作中好经验、好做法,全年刊载不少于3期,营造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二是宣传质量品牌。开展安全优质农产品进社区、进校园宣传活动,通过现场咨询、发放资料、宣传讲解、互动体验、产品展销等形式,让消费者了解安全优质农产品知识,树立健康消费理念,培育消费群体,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三是履行告知义务。要将国家法律法规、禁令宣传到每个农产品生产者,张贴发放禁用药物和非法添加物质清单、农业投入品使用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告知书等资料,督促落实农兽药禁限用规定、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等制度,使生产者牢固树立“不合格不上市”的意识。四是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利用融媒体平台、局官网和公众号,宣传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和生产消费知识,提升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提高消费者科学认知水平,引导放心消费,全年刊载不少于3期。(12月底前完成,责任股室:质监股)
4.强化农产品安全培训。一是落实培训制度。重点抓好乡镇网格员,村级协管员和规模生产主体培训,实现培训全覆盖。二是强化用药培训。组织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农资科学选购和安全用药培训,每年至少全覆盖培训一次,提高生产主体辨真识假能力,普及绿色种养技术,加快低毒低残留农兽药推广应用。三是开展技术培训和竞赛。组织开展检测技术人员全覆盖培训,重点培训农兽药、“瘦肉精”、孔雀石绿等禁用物质残留检测技术,着力提升抽样和上机操作能力。会同工会、人事局联合举办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竞赛,以赛促练,锻炼队伍,进一步提升基层检测技术能力。选拔行业选手备战市,省级农产品检测大赛,争取在全省名列前茅。(12月底前完成,责任股室:质监股、种植业特色产业股、畜牧业股、兽医股、水产股、农产品质量综合检测中心)
(六)强化基地管控,确保农产品绝对安全
1.进一步落实属地责任。一是严格落实包联制度。强化上下协作、横向沟通,督促严格落实包联制度,进一步完善机制、明确责任、细化措施、深入一线、查漏补缺,杜绝风险隐患。二是加强监管指导。局属相关股室根据产业特点,加强对种养殖企业的监管,增加检查频次,加大检查力度。督促种养殖企业严格落实生产投入品源头管理相关规定,完善生产档案,落实“四专”要求,并针对每个种养殖企业建立巡查监管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增加农产品的抽检频次,县级每月对种养殖企业农产品开展一次全覆盖监测,实行监管、监测、执法工作“三同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12月底前完成,责任股室:兽医股、质监股、畜牧股,种植业特色产业股,水产股,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农产品质量综合检测中心)
2.开展专项风险隐患排查。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迎冬奥保安全百日大排查”行动。一是全面排查。分行业组织开展无死角、全覆盖风险隐患大排查,着力解决种养过程中使用禁用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农兽药残留超标、私屠滥宰等问题。二是突出重点。围绕“治控促”三年行动中的24个品种,建立生产主体名录和风险隐患排查清单,对全县“菜篮子”产品生产的重点地区、重点环节和重点产品实施重点盯防,逐一排查。三是消除隐患。强化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加大抽检频次,加强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添加禁用药物等违法行为,对排查出的问题隐患限期整改。确保供奥产品绝对安全,确保元旦、春节、全国“两会”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3月底前完成,责任股室:种植业特色产业股、畜牧股、兽医股、水产股、质监股、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农产品质量综合检测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保障公众健康、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筹推进。重点围绕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高端精品打造,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合力推进“四个农业”。
(二)强化责任落实。按照党政同责要求,严格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地方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坚决惩治监管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通过约谈、通报等形式,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新格局,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入新阶段。
(三)加大资金投入。合理利用省级财政资金,用于监管与检测能力提升、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追溯、网格化体系、“两品一标”认证、基层人员培训等重点工作开展。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标准化生产、追溯体系建设、人员培训等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尽快配齐必要的检验检测、执法取证、样品采集、质量追溯等设施设备。
(四)健全考核机制。继续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园区食品安全和质量工作考核内容,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重点在标准化生产、案件查处、追溯体系建设、平台应用、网格化监管等方面进行评价。按照市对县考核项目,制定、分解、细化任务目标,都要落实到责任股室站,实行按月推进,季度督导、半年小结,确保年终顺利通过考核,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对工作推进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由相关责任股室站承担责任。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