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永清县种养循环发展规划的通知
永政办〔2018〕38号
发表日期:2018-03-29
各乡镇(区、办),县直各部门:
《永清县种养循环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自身职责,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18年3月9日
永清县种养循环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河北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廊坊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体方案》的文件精神,推动全县畜牧业健康快速稳步发展,结合我县畜牧业发展实际,制定种养循环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围绕种养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聚焦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按照“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理念,以就地消纳、生态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构建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种养加协调发展模式,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机制创新
创新市场主体参与建设机制,支持具有成熟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主体投入工程建设;创新运营管理机制,在农牧业副产物转化增值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经济效益;创新种养业废弃物转化产品的利用机制,积极推进标准化分类、规范化转运、专业化处理,促进源头治理、环境保护与效益提升的有机结合。
2、坚持循环利用
选用生态适用、运行高效、经济可行的种养业废弃物处理措施,提升处理能力与技术水平,建设秸秆青(黄)贮、炭化还田改土、秸秆加工商品化基质工程,实现秸秆的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
3、坚持种养协调
根据土地承载能力,进行种养平衡分析,合理确定种植规模和养殖规模,推进适度规模且符合我县生态条件的标准化饲草基地建设,并就近就地消纳养殖废弃物,推广有机肥还田利用,促进农牧循环发展。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区)配套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搞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探索规模养殖粪污的第三方治理与综合利用机制。
三、工作目标
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就近消纳、综合利用”为主线,以利用畜禽粪污和秸秆生产有机肥,就地还田有机肥,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为目标,通过实施2018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到2020年,全县共建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心5家,建成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新增畜禽粪便处理利用能力50余万吨,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率达到75%以上,通过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和粪水肥料化利用中心,打通种养循环通道,在全县大力推广“畜-肥-果(菜、草、粮)”种养结合模式,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绿色安全生产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四、重点工作
1、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
按照《永清县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调整养殖布局,优化养殖结构,实现畜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到“十三五”末,全县牛羊猪禽存栏量严格控制在2万头、30万只、25万头、150万只以内。
2、开展环境承载能力评估
积极配合省级畜禽养殖污染检测评估中心,按照畜禽粪肥养分综合平衡要求,开展畜禽养殖环境承载能力评估,根据畜禽粪肥供给量和农田负荷量,合理确定养殖规模。
3、推动“粮改饲”工作开展
以草食畜(奶牛、肉牛、肉羊)养殖密集的里澜城、三圣口、后奕等乡镇为重点,全面推广粮改饲种植,因地制宜发展全株青贮玉米、籽粒苋、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同时鼓励兰星、三英、远村等大型养殖场建立自有饲料饲草基地,推广“畜牧养殖—牧草种植—草产品加工—牲畜粪污资源化利用”一体化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十三五”末,全县粮改饲种植总面积达到3万亩。
4、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以完善畜禽养殖场(户)粪污收集储存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养殖粪水肥料化利用中心、完善产业链条为主要路径,以建立粪污收集、储存、运输体系为保障,以“三个循环”为主要运行模式,从而实现县域粪污全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1)主体小循环模式。以规模化养殖场为重点,以保证养殖场饲草料需求和满足畜禽养殖废弃物自我消纳为目标,实施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提升改造,推行畜禽粪污堆积发酵、好氧发酵,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合同订单等形式配套消纳土地,实现种养结合的主体小循环。
(2)园区中循环模式。依托丰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远村畜业养殖基地、兰星牧业奶牛基地3家养殖园区,通过农牧对接和畜禽粪便收集处理、水肥一体化、智能化设施等建设,构建种养平衡、产业整合、物质循环格局,实现农牧结合的园区中循环。按照“场外建园,园内建场,园场结合”思路,建设有机肥加工厂、粪水肥料化利用工程,以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为目标,支持企业与周边规模养殖场户签订收购处理协议,统一收集处理,消纳粪污,加工生产有机肥和进行粪水肥料化利用,提高粪污处理能力。同时要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工生产的有机肥和粪水用于园区流转的土地,用于灌溉种植农作物、果树、蔬菜、牧草等,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科学合理施肥。
(3)县域大循环模式。以县域为单位,统筹农牧产业、有机肥加工、农牧业废弃物收集加工、休闲农业、美丽乡村等配套服务措施,形成绿色农业新业态,实现县域生态农牧业大循环。以畜禽粪污为资源,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建设有机肥加工厂、粪水肥料化利用中心等粪污收储运设施,探索建立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中心利益链接机制和市场化运营机制,对畜禽粪污进行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加工生产有机肥,并将有机肥施用于选线的蔬菜大棚、果园、种植基地等,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京津冀市场,实现县域内农牧结合,打造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5、推广种养循环示范模式
根据土地承载力和废弃物消纳半径,合理布局养殖场,进行种养交替循环互给方式生产,使资源和废弃物最大程度链接利用,减少化肥使用。大力推广“猪——粪肥——作物”、“牛——粪肥——垫料+作物”“牧草——牛羊——粪肥——作物”、“全株玉米——牛羊——粪肥——作物”等循环示范模式,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农业主管县长为副组长,畜牧、农业、财政、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畜牧局,定期沟通会商情况,通报工作进展,共享资源信息,形成部门监管合力。
2、强化科技支撑
开展畜禽粪污治理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研发,推广种养结合园区内自循环、第三方综合治理、肥料化利用、区域化集中处理、中小型养殖场堆积发酵就近还田利用等资源化利用模式。加强对养殖场技术培训和指导,增强从业者环保意识,提升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
3、培育经营实体
做大做强种养循环农业,重视龙头企业建设,给以必要的扶持和科技支撑;引导龙头企业与院所、合作社和农户通过合同、服务和资产联结等形式,结成利益共同体。